狗鸡巴C骚逼视频啊好舒服乱伦-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久久综合-日韩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

數字強省辦發〔2023〕10號


關于印發《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 年)》的通知
 
時間:2023-11-14 14:14
 

關于印發《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 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單位:

現將《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4 - 2025 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

(2024-2025年)

為貫徹《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落實《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發展導向,按照需求牽引、適度超前的原則,前瞻布局以 5G 、千兆光網、算力基礎設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 施,持續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旅教體、生態環境等領域融合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 算網融合、智慧便民的數字基礎設施,筑牢數字經濟支撐底座, 打造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到“十四五”末,全省數字基礎設施總體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與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充分匹配,各領域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建成一批行業領先的標桿工程,有效支撐數實融合最強省建設。

二、前瞻布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 一)建設高速泛在的信息通信網絡

1.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規模化部署高質量獨立組網5G網絡,實現 5G 網絡在主要城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 重點區域連續覆蓋,商業樓宇、重點醫院、工業園區、高等院校 等區域深度覆蓋,有序推動鄉鎮駐地和重點行政村室外覆蓋。加 快 5G 虛擬專網建設,引入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面向工 業、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應用提供大規模端到端網絡切 片能力。到2025年,全省累計開通5G基站25萬個以上,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超過 99%,省內 5G 用戶普及率突破 70%。鼓 勵省內重點企業、科研院所積極參與 6G 技術研發、標準編制及 應用推廣。(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按職責分 工負責,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措施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全面建成光聯萬物的F5G網絡。推動骨干網擴容升級,加 快部署 200G/400G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擴大全省互聯網出口 帶寬。持續提升千兆光網接入能力,逐步實現鄉鎮駐地及行政村 千兆光網全覆蓋。推廣工業無源光纖網絡(PON),鼓勵建設全 光網工廠、企業、園區。到 2025年,全省骨干網絡出省帶寬達到120T以上,10G-PON 及以上端口數超過180 萬個,城市內網 絡延遲降至毫秒級,全省 16 市均達到千兆城市標準,行政村基 本具備千兆接入能力,全面建成“千兆省”。(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持續推進 IPv6+網絡升級演進。統籌推進全省骨干網、城域網、接入網 IPv6 升級,全面推廣支持 IPv6 的移動和固定終端, 新增網絡基礎設施和應用基礎設施規模部署 IPv6 單棧,持續提升 IPv6 端到端貫通能力。加快 “IPv6+”網絡創新體系建設,開展 IPv6 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推廣全光交叉(OXC)、新一代 IP 承載協議(SRv6)、網絡切片、靈活以太網(FlexE)、光業務單元(OSU)等技術應用。到2025年,網絡樞紐間傳輸更加智能高效、靈活敏捷,實現按需隨選,移動網絡IPv6 流量占比達到70%,打造一批“IPv6+”行業應用標桿,爭創4個以上“IPv6+”創新之城。(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前瞻布局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依托航天、衛星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加快建設齊魯星座、“東方慧眼”星座等重點項目,積極參與北斗導航、衛星互聯網覆蓋及地面基站建設。推廣衛星電話、衛星數據傳輸等通信服務,鼓勵各行業依托衛星通信、遙感、互聯網等技術探索新商業模式,加快“互聯網+航天+通信”融合發展。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國領先的空天地一體化衛星信息網絡,在車聯網、新型智慧城市、數字農業、應急管理等方面培育一批典型應用案例及示范成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廣量子通信網絡應用。依托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推動量子密碼應用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相結合,探索量子通信規模化應用。加快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研發,拓展量子通信網絡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的融合應用。 到 2025 年,培育形成以濟南為中心的量子技術產業集群,打造一 批量子通信網絡典型應用場景。(省科技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1高速泛在網絡提升工程

1.積極推廣 5G 行業專網,加快山東廣電 5G 融媒體應急廣播平臺、萬華化工5G全連接全產業鏈智慧園區、濱州融媒市域5G虛擬專網等項目建設。

2.著力提升骨干網絡層級,推動青島國際通信全業務出入口局落地山東。

3.前瞻布局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建設,加快“東方慧眼”星座、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應用中心等項目建設。

4.推進量子通信網絡技術攻關,支持量子信息大科學中心平臺工程建設。

( 二)建設多元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

6.優化多元異構的算力結構。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推進通用數據中心規范有序、規模集約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超算中心,加快建設根植山東、輻射全國的超算互聯網。重點在人工智能發展基礎較好、產業需求旺盛的地區集約化開展智算中心建設,鼓勵重點企業布局智算中心,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為AI產業與 智能制造提供普惠智算資源。按需開展邊緣數據中心認證,加快 城市邊緣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數據處理器(DPU)、無損網絡等技術升級與試點應用,打造主城區 1 毫秒算力時延圈。到2025年,全省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數達到45萬個,總算力達到 12.5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存力規模達到65EB,先進存儲占比達到35%以上。(省大數據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科技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構建高效協同的算力網絡。依托濟南、青島國家互聯網骨 干直聯點,打造兩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根據各市優勢產業 布局,建設 5 個左右的數據中心聚集區。圍繞工業等重點領域部 署一批行業應用節點,打造 “全省存算力一張網”。發揮產業基 礎優勢,持續創新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金融互聯網“ 三網 融合”模式,提升數據中心云算力資源調度能力,建立健全算網 監測與算力賦能評價機制,鼓勵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建設“產業 大腦”,打造多層次算力調度架構體系,培育一批面向平臺經濟、 先進制造、海洋經濟、高效農業等特色領域的算力應用。構建算 力中心、算力應用“碳中和等級”能力指標體系,開展算力中心 系列認證工作。到 2025 年,新一代IP承載協議(SRv6)等創新 技術使用占比達到 45%,建成多層級算力調度平臺,初步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跨域調度編排,建成輻射黃河流域的重要新型算力樞紐節點。(省大數據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塑強面向未來產業的算力支撐。積極布局高性能計算、智能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新型算力,構建多元異構的萬卡 級別智能算力集群,有效支撐大模型納管、神經網絡架構、遷移 學習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業務需求,推動大模型產業基地落地。積 極參與 5G-A/6G、衛星互聯網等新型網絡研究與試驗,引導算網 一體規劃、融合發展,構建高速率、低時延、全域立體覆蓋的算 力網絡,有效保障障AR/VR 、元宇宙、 自動駕駛等前沿應用的高 內容擬真度和實時交互自由度。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基礎 設施,持續完善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打造數據共享、開放、服務“ 總門戶”,深化市、縣兩級節點能力建設,全面形成社會 數據與公共數據融合治理和創新應用一體化在線服務能力。鼓勵 各類數據中心加快高性能數據采集、高容量存儲、海量數據處理、超高速數據交換、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核心技術研發,面向重點 領域搭建行業大數據平臺,持續提升數據開發利用水平。積極參加“華彩杯”算力創新應用大賽等國家級競賽活動,孵化一批全國領先的算力賦能產業發展典型案例。(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2    算力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主動融入國家超算互聯網,重點支持濟南、青島國家 E 級超算中心等省內節點建設。

2.積極布局高層級算力平臺,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 山東省工業算力一體化調度平臺、青島上合數字底座、阿里云青島節點、 山東聯通大數據中心(一期)、濟南浪潮算谷科技園、中國電信云計算(青島)基地(二期)、煙臺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智算中心、臨沂(沂南)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工業大數據中心省級區域分中心(棗莊、煙臺、德州)等區域性算力平臺項目建設。

3.主動服務未來產業需求,支持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啟動區(二期)、天翼云研發展示中心、浪潮海若大模型基座、山東移動省級智算中心等服務未來產業的項目建設。

(三)打造智能敏捷的物聯網體系

9.構建按需隨選的物聯網絡。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窄帶物聯網(NB-IoT)/4G網絡(LTE-Cat1)/5G網絡遷移,構建低中高速移動物聯網協同發展綜合生態體系。集中攻關網絡通信芯片、物聯網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培育壯大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物聯網產業基地,加快打造物聯網應用場景,推動部 署千萬級感知節點。到 2025 年,全省注冊物聯網終端力爭突破3 億個,建成 5個左右全國領先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萬物互聯、按需隨選的山東半島一體化基礎設施感知網絡。(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科技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建設全域鏈接的工業互聯網。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 建設,完善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培育一批跨行業、跨 領域的綜合型平臺,瞄準智能家電、數控機床、農機裝備、紡織 服裝等標志性產業鏈打造一批特色型平臺。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 解析體系,提升全省標識解析服務能力,優化二級節點和遞歸節 點布局,加速標識解析服務在各行業規模應用,推動主動標識載 體規模化部署。到 2025 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40家以上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35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培育 50 個左右國家大數據 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3物聯網服務體系提升工程

1.加快打造高層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支持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省級區域中心(棗莊、煙臺、德州)、山東省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星火 ·鏈網”超級節點、上合數字產業創新中心、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數字化云共享設計平臺、電機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釣具行業服務共享平臺等項目建設。

 

2.積極推廣行業融合應用,加快推進中車四方智匯港、華為物聯網科 創中心、聯想盛陽智能物聯創新應用產業基地、錦鴻泰物聯網(青島)智慧家科創中心、中科聊城物聯網產業園、先農氏智能無人碾米機物聯網平臺、聯東 U 谷 ·芝罘智能制造產業園、東華泰安工業 4.0 產業園、聊城(臨清)軸承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棗莊(高新區)產業園區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三、持續推動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 一)建設數智賦能的交通網絡基礎設施

11.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公路。加快建設數字賦能的智慧公路,統籌推進車、路、云、網的智能化升級。依托京臺南段、濟青中線兩條交通強國山東試點工程,持續完善智慧公路場景應用,積極推動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支持重點路段準全天候通行。到2025年,建成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全省智慧高速通車總里程超過300公里,打造“全國領先、山東特色”的智慧高速。(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推動鐵路建設管理數字化。依托濟濱等高鐵工程,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等信息技 術全方位集成應用,建設高鐵工程數字化管理平臺。到 2025 年,完成沿線無人機傾斜攝影和 BIM 建模的高鐵總里程超過300公里,顯著提升鐵路工程建設智能化、數據化、可視化管理水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快重點機場數字化改造。建設航空主導型智慧綜合客 運樞紐,以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為載體,打造綜合交通樞紐 智慧運行平臺,加快推進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數字化、智慧化發展, 整體提升旅客出行、機場運行、運營監管數字化水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全面布局數字孿生港口。充分利用 5G 、北斗、人工智能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大型港作機械自動化改造,部署碼頭智 能調度、智能裝卸系統,推動內河港口作業設備自動化、數據信 息可視化、生產管理智能化,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智慧 服務、超大型港口智慧運營、海上智慧交通管理、港口安全智慧 監管 “ 四大平臺”。到 2025 年,新增 5 個自動化泊位,打造 30個綜合應用示范場景。(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航道數字化管理水平。持續完善京杭運河、小清河等重點內河電子航道圖,推動通航建筑物數字化監管,逐步實現三級以上重點航道通航建筑物運行狀況實時監控,推動梯級樞紐船閘聯合智能調度系統建設,提升航道安全暢通保障水平和通航樞紐通過效率。加快建設集“綜合監管、應急指揮、公共服務” 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港航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提升內河港航數字化管理效能。到 2025 年,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覆蓋里程超過350公里。(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4    數智賦能交通網絡提升工程

1.加快打造智慧高速品牌,重點支持山東高速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 基地、華東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魯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濟青中線智 慧高速及機電工程、煙臺市智慧交通專項工程、淄博市“智行淄博”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濟寧市智慧公交中心等項目建設。

2.推進鐵路、機場數字化轉型,依托濟濱高鐵工程、濟南機場二期、 煙臺機場二期、臨沂機場航站樓改擴建、棗莊機場等項目,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

3.積極部署智慧港航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山東港口智慧大腦、“ 山港 云視”平臺、青島港前灣港區自動化升級工程、 日照港 5G+智能化碼頭、 煙臺港自動化集裝箱堆場改造、渤海灣港通用干散貨碼頭全流程自動化改 造、京杭運河智慧化航道、小清河復航工程智慧航道、青島保稅港區諸城 功能區智能倉儲、濟寧港梁山港區鐵水聯運無人化港口示范工程等項目建設。

( 二)打造智慧協同的能源互聯網

16.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搭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信息 通信網絡和調度監控系統,推行電力動態增容技術,廣泛利用新

一代信息技術,統籌開展“源、網、荷、儲”的全域全程建設與智能化改造。積極推廣便民新能源基礎設施,持續優化山東省充 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快充為主、慢充為輔、車樁 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十四五”期間,通過試 點先行模式探索 “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路徑。到 2025 年,全 省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 30 萬個以上。(省能源局、省大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進石油勘探開發和油氣管道智能化。推進大數據和人 工智能技術在勘探開發等領域應用。面向石油物探、鉆井、場站 巡檢維護等場景,推廣智能鉆井、智能感知系統應用,加快建設 智能油田。推動智能管道建設,加快油氣管網信息化改造和數字化升級。(省能源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5    智慧協同能源互聯網提升工程

1.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網數字化轉型,重點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國家電 網新基建智能運維大數據分析系統、特來電電動汽車充電工業互聯網云平 臺、基于智慧能源管控云平臺的清潔能源供能基礎設施、魯北綜合智慧產 業園源網荷儲一體化、菏澤電動汽車充換電站、菏投特來電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淄博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生態網等項目。

2.加強油氣行業領域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山東省油氣管道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等項目建設。

(三)推進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18.提升數字化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持續完善水利感知與監 測網絡,實現重要江河湖庫雨水工情監測預警、預測預報。以數 字流域為基礎,加快重點流域水工程防災聯合調度系統建設,匯 集氣象、水情、雨情、工情、墑情、災情等信息,優化水庫、河 道、蓄滯洪區等工程聯合調度運用,加強對洪水資源的調度、管 理與利用,開展人機互動的同步仿真預演,打造智慧防洪體系。 到 2025 年,全省 5000 余座小型水庫全部實現水位、雨量、圖像 信息自動采集,測報信息按需匯聚至管理平臺。(省水利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加快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加快已建水利工程的智能化 改造,全面推行“互聯網+安全監管”,因地制宜開展一批引調水、 水庫、堤防等水利工程智能化試點項目。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 (BIM)融入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運用,鼓勵新建骨干項目按照 智能化要求,同步構建實體工程和數字孿生工程。到 2025 年, 建成省級數字孿生平臺,打造一批試點區域數字孿生工程,基本 建成布局合理、采集要素齊全、傳輸穩定可靠的空天地一體化水 利感知網,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化率達到 85%以上。(省水利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6    智慧水利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著力提升數字化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全力推進小型水庫雨水工情自 動測報和水庫安全運行及防洪調度項目。

2.加快水利工程數字化轉型升級,支持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 改造工程(涉及淄博馬扎子、東營王莊等 11 處子項目) 、數字孿生先行先 試工程等項目建設。

(四)建設數字便民的市政基礎設施

20.加快城市建設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廣人工智能、建筑機 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打造一批 “智慧工地”,推動智能建造與 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深化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 息模(BIM)、物聯網、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建領域融合 應用,推進城市公用設施智能化升級,提升城市供水、排水、照 明、燃氣、熱力等設施動態感知和智慧化管理能力,加快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到 2025 年,濟南、青島、煙臺、濟寧國家 “新城建”試點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布局社區便民基礎設施。結合社區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 鼓勵政務服務終端、無人售貨機、自助取水機、智能快遞柜等數 字便民設施進社區。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呼叫等信息技術, 加大既有住宅和社區配套設施數字化改造力度,鼓勵安裝智能門 禁,設置高空拋物監測設施等。到 2025 年,省內新建全裝修住 宅和社區配套設施全面具備通信連接能力,打造 20 個以上的標 桿型智慧社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大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7    數字便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城市建設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便民設施進社區,積極推廣山東 省智慧燃氣安全管理系統、海信集團基于 “一云腦三平臺” 的智慧生活系 統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山東華鼎智慧路燈、淄博愛分類 · 愛回收等典型應用項目。

(五)布局數智融合的文旅教體基礎設施

22.加快文旅設施數字化改造。 強化公共圖書館、文化館、 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數字服務供給能力,推廣在線預約、客流 監測、云展覽、藏品檢索、智能導覽、云講解等數字便民服務。 持續完善 “ 山東公共文化云”,加快建設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數字管理平臺,依托“魯通碼”整合文化旅游服務系統及相關數 據資源,推出 “好客山東一碼通”。實施 “ 山東智造”文旅產業 工程,全面推廣 5G 、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新技術應用,全面 推動 “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創新發展。到 2025 年,全省國家 一二級博物館智慧化升級改造率達 100%,建成全國領先的 “科技+文旅”標桿省份。(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建設數字化教體基礎設施。深化智慧化教育入學服務平 臺應用,推動入學信息精準推送、證明材料線上提交、入學報名“ 網上辦”。開展 “校園天眼”工程,實現校園重點區域監控視頻匯聚。深入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強化教育云網融合應用,實現 千兆教育專網普遍覆蓋,積極建設各類智慧課堂、在線開放課堂, 推動優質教學資源跨區域共享。大力發展智慧體育,推動各類公 共體育場館開展數字化改造,提供線上預約、報名等數字便民服 務。到 2025 年,全省數字校園覆蓋率達到 100%,每個縣(市、 區)至少建有 1 處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徑。(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8    文旅教體基礎設施數字化提升工程

1.全面推動 “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創新發展,加快建設 “好客山東 云游齊魯”智慧文旅平臺、山東省文物安全智慧監管系統、智慧魯博山東

博物館智慧化管理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

2.加快建設數字化教體基礎設施,支持全球中文學習平臺、鄉村中小 學信息化建設工程、濱州教育新基建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淄博市(臨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等項目建設。

(六)完善智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

24. 完善環境保護數字化監管體系。深化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推廣自動監測、物聯感知等數字化監測手段,持續優化全省生態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提升水環境、大氣環境和重點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能力。采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數字技術加強生態質量監督監測,逐步補齊聲、海洋、輻射環境和溫室氣體等數字化監測短板。到 2025 年,建成陸海 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重 點區域環境空氣和水質量自動化監測率超過 90%,建成美麗山東 數字化治理綜合平臺,全省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構建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新格局。有序推進 “ 實景三維 山東”和“透視山東”建設,構建全省域三維時空基底,依托時 空大數據平臺,推動自然資源立體化保護和智慧化管理。到 2025年,建成覆蓋全省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形級實景三維模型和覆 蓋縣級以上城市的城市級實景三維模型,實現各設區市中心城區 地下空間三維可視呈現。升級林草生態感知手段,構建集生態感 知、智慧管理、資源保護、科學綠化、開發利用、護林防火、社 會化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林草生態綜合管理系統。加快建設海洋 綜合信息感知網絡,綜合運用海底光纜、5G 網絡、高通量衛星、 水聲通信等技術,建設覆蓋 “天、空、岸、海、潛”的立體化海 洋信息體系。鼓勵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引導 5G 基站、 數據中心等開展綠色節能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協同推進 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優化。(省自然資源廳、省海洋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程專欄 9    智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數字化監管體系,全力推進國家(濟南)生態 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美麗山東數字化治理綜合平臺、“無廢城市”信 息平臺、“智慧生態黃河”示范工程、大氣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監測能力建設、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控系統等重點項目建設。

2.積極構建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新格局,重點支持實景三維山東、透 視山東、遠遙國家海洋綜合實驗平臺創新基礎設施( 二期)、煙臺百箱計劃-深遠海智能網箱海洋牧場等項目建設。

四、保障措施

( 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

在數字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建 設聯席會機制,及時研究部署、協調解決、督促落實重大事項。 省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在財稅、科技、資源配置等領域 著力破解關鍵制約,面向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前沿領域出臺專項 政策,構建良好的政策制度供給體系,為新賽道發展注入更多確 定性,支持地方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先行先試、探索有效路徑,協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 二)優化財稅支持政策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靈活運用各類財稅支持政策,推動組建數字經濟發展專項基金,鼓勵更多社會資金參 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積極招引“新基建”領域行業頭部企 業總部、區域研發中心落地山東,推動創新要素集聚。發揮財政 資金在建設方向上的引導作用,優化完善現有財政獎補政策,通 過 “揭榜掛帥”等多種方式,鼓勵企業在 5G 、數據中心、工業 互聯網等重點信息基礎設施及各類融合基礎設施領域開展創新 應用,積極參與行業前沿技術攻關,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創新成果和標桿工程。

(三)完善項目要素保障

對納入“新基建”重點項目庫的數字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在 土地、用能、環境等要素資源安排上依規予以保障,探索開展“拿 地即開工”等激勵機制,為“新基建”及其配套產業打造良好的 空間生態,讓 “好企業不缺用地,好產業不缺空間”。統籌布局 各類傳統基礎設施與配套建設數字化改造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 項目爭取專項債券。切實做好重大項目跟蹤服務,解決企業實際

困難,為項目推進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四)強化行業人才支撐

加快數字基建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著力提升對關鍵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的科研與生活條件支持力 度,積極招引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圍繞我省實際建設應用需求,組建高層次專家智庫,積極參與各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標準制定、技術攻關與產業應用推廣。持續實施萬名黨政干部數 字化培訓工程、“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活動,提高各級干部和 企業家數字化工作能力。主動培育滿足產業一線需求的技術型、 技能型人才,逐步健全高低搭配、層次合理的人才梯隊,積極構建 “研發+建設+應用” 的數字基建全產業鏈人才支撐體系。

(五)筑牢安全保障底線

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將重要數字基礎 設施項目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監管,確保數字基礎設施與 網絡安全技術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面向政務、 金融、通信等重點領域,推動數據災備全覆蓋,積極探索擬態防 御、可信計算、零信任安全等網絡安全新理念、新架構,健全安 全威脅監測、態勢感知、信息通報、處置溯源閉環協同管理機制,筑牢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底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花在线电影小说观看 |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好大好紧好爽|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国产av天堂电影网|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99久久有精品婷婷处女| 天美传媒天天干天天操| 丁香激情综合五月天网| 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又大又爽又粗的视频| 丰满少妇免费的毛片| 午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片|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成熟女人毛毛耸耸多| 老熟妇喜欢缸交一二三|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黑人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av中文字幕剧情在线| 国产熟女高潮大集合| 82gan好屌色欧美大黑屌| 免费高清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中文字幕剧情在线| 不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又大又黄又粗在线观看| 久久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播放东京热无码国产精品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91| 国产精品诱惑美女在线| 色偷偷男人亚洲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网站| 男人捏女人奶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第3页| 房事中间疲软是怎么回事| 国产亚洲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婷婷国产一区| 与色僧的交侣之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